地质科普馆简介
福建省196地质大队地质科普馆由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福建省196地质大队投资兴建,是一座展示地质文化和矿物晶体的综合型科普馆,旨在发挥地质队专业技术优势,回报奉献社会,宣传地质科普、矿产知识、传播矿物价值,助力科普教育,提醒人们珍惜和保护矿产资源。该馆2012年开始筹建,于2014年3月1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,目前是漳州市科普教育基地,建筑总面积520平方米,建筑设计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,展馆由地质文化展示厅、神秘地球厅、科普体验厅、环境保护厅、矿物晶体展示厅等五个主题展厅组成,结合全息投影、VR虚拟技术、AR技术三种展示方式,集自然科学、地质科普、科技科研于一体,以科技感贯穿全馆。其中矿物晶体展示厅共收集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天然、独特、精美、珍奇的原生宝石级矿物祖母绿、红宝石、海蓝宝石、紫晶、黄晶、玛瑙等品类,以及各种有色和无色原生矿物标本等各种类矿物晶体300多件,形式多样、种类繁多、馆藏丰富,并按其化学性质和产地分布情况分类陈列展示。
该馆建成后,福建省196地质大队领导高度重视,指定一名副队长分管,健全机构、完善制度,由规划发展科负责业务管理,队总工办提供技术支持,队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、接待、活动场所布置,由党工办负责宣传和网站资料更新等工作,制定了科普馆安全管理制度、参观须知等管理制度;配备专兼职人员5名,负责讲解介绍及日常管理工作;稳定志愿者12名,由队团委组织的志愿者协助开展科普教育工作;每年开放240天以上。自该馆对外免费开放以来,社会各界参观人员络绎不绝。其中包括行业主管部门、当地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、观赏石、矿晶等奇石协会、兄弟地勘单位、新闻媒体、中小学、政府部门领导等等,从开馆至今接待参观人员累计上万人次。
该馆致力于地质知识科普宣传教育,积极参与科普日、科技周等社会化科普活动,还联合地方学校、企事业单位、赏石协会等举办了各种主题鲜明、形式多样的特色科普教育活动和矿石鉴赏图片展,每年还固定开展了以“防灾减灾”为主题的宣传周活动,为漳州、三明市等县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及讲座。2014年12月26-30日与漳州市旅游局、龙文区宣传部共同举办了“漳州市首届奇石文化旅游节”。同时充分利用单位网站、行业报刊宣传科普活动,在队网站、微信公众号建设了地质科普馆专栏,在单位大厅建立了科普中国e站,广泛宣传地质科普知识及矿产知识,在地质科普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,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赞誉度。
该馆依托科普基地资源优势,还积极加强与各科研院校的合作,深化地质科普在项目上和人才培养上的开放与交流。每年不定时邀请南京地质调查中心、安徽理工大学、福州大学等知名高校教授来队开展地质前沿新科技进展、绿色勘查专业技术讲座,使专业技术人员对地质工作未来发展方向、地质知识储备等方面均有所提升,还与闽南师范大学开展教研实践合作,2019年成为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。